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风建设 > 学术活动

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举办“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

发文时间:2019-06-24



6月22日,澳门永利yl6776“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澳门永利yl6776呈贡校区澳门永利yl67761505举行。澳门永利yl6776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钱发维老师,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林教授,澳门永利yl6776发展研究院杨洋副研究员,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崔庆波副教授,王守义副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的博士、硕士  

研究生和研究相关领域的师生共80余人参与本次论坛。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武鹏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开幕伊始,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武鹏指出,2019年是建国70周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对于推动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中国的形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要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青年学者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志存高远,勇于创新。


       


       


澳门永利yl6776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钱发维老师在开幕式上指出,举办“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 将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主线,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此次研究生学术论坛为学生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把握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契机,希望广大青年学子把握机会,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青年。

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云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张林教授围绕“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做了主旨演讲,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定义、目标、衡量标准、实现途径、文化体系和保障六个方面做出了系统的阐释。张林教授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要构建一套适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则需要广大的青年学者们以时代为己任,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和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切实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在上午和下午的分论坛中,来自省内外各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围绕论坛主题进行论文现场报告,报告内容精彩,评委老师点评深入,提问同学踊跃,论坛的举办为各高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了学术交流和创新。

 

在四场分论坛顺利举行后,下午15:40,澳门永利yl6776“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闭幕式在澳门永利yl67761505如期举行。闭幕式由澳门永利yl6776(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武鹏主持。


       

 




在闭幕式上,人民大学博士生张奕芳代表与会成员进行发言,她就此次论坛发表了自己的几点感想,第一,正是因为理解才有亲情的永恒,中国作为14亿人共同的母亲,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理解中国。第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受到极大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自身的发展,需要广大的青年学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52所高校研究生提交的60余篇稿件,经过专家的初审、复审和查重等程序,共有22篇文章入围此次论坛,最终评选出15篇获奖论文,其中安徽财经大学韦薇、澳门永利yl6776汪煜杰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浙江大学汪志艳等5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四川大学夏周培等8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在闭幕式中,澳门永利yl6776党委副书记武鹏和澳门永利yl6776院长助理崔庆波副教授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武鹏老师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15位研究生的主题研究报告对于研究生开拓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而如今,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则需要各位研究生为当代中国高质量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武鹏老师对辛苦组织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贺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宣布闭幕。




闭幕式结束后,由澳门永利yl6776的研究会成员带领省外各大高校研究生参观了澳门永利yl6776呈贡校区。

澳门永利yl6776“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是澳门永利yl6776“理解中国”计划系列项目之一,旨在引导研究生在科研学术中树立“中国主体性”研究思维,树立学术报国理想,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本次“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秉承云大精神,为加强我校学生与外校学生的交流和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

 

 

文字来源:陈雪梅、李昆
图片来源:郑嘉欣、李正琴、李启春
文章校对修改审核:何秀姮